公司新闻

农业对外合作充分体现互利共赢

发布时间:2017-05-15

     5月12日,陕西、黑龙江、福建、河南、内蒙古5省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分别举行中外记者会。各省新闻发言人介绍了各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出的“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情况”时,河南省副省长舒庆表示,农业是河南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也是河南的优势。“全国粮食产量1/10在河南,小麦产量1/4在河南。从加工来讲,两根火腿肠中就有一根是河南产的,4个馒头里就有一个河南的,3包方便面里也有一包是河南的,汤圆的3/5、水饺的7/10都产自河南。”

    “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以及转移农业高新科技,促进合作共赢,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发挥力量,作出贡献。”舒庆说,河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15个合作园区中,农业占很大比重。比如在吉尔吉斯斯坦,河南商丘贵友集团建的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园区,效果很不错。另外河南农业科技优势也比较突出,像河南农业大学主导的调理肉制品与面向中亚的肉类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专项,研究出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牛羊冷鲜肉加工技术;河南科技学院主导的面向中亚五国的棉花玉米现代种业技术示范与产业化专项,推出了适宜中亚地区的玉米杂交种和棉花种子生产技术,建立了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的种子加工车间。”据介绍,河南省是联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河南人口超过1个亿,去年河南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粮食产量突破6000万吨,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河南找准“枢纽”这一战略契合点,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打造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经贸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取得了积极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建民在记者会上透露,内蒙古近期将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的会议,以推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实施。内蒙古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贸易多元化及金融合作平台的建设。作为畜牧大省,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农畜产品加工比例达60%以上。”张建民说。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郭刚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农牧业的对外合作能充分体现互利共赢,更直接造福群众百姓。”他举例说明,比如满洲里的一家企业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投资建立的一个蔬菜产业园,投资3000万美金,金额和规模虽然不像其他产业那么大,但作用非常重要,中国运来的鲜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经过这个产业园分配到俄罗斯各个城市,为当地人们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仅仅这一个地方,每年可以周转70万吨的水果蔬菜。

     他又举例说道:“我国饲草短缺,蒙古国却有很多饲草,而且春季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有了合作机制后,对方打草加工再出口到我国,我们每年接收蒙古国出口的饲草有4万吨。这样既减少了蒙古国火灾风险,又增加了我国的饲草补充,可谓双赢。”

     陕西省商务厅厅长赵润民在记者会上表示,陕西将突出创新现代农业的交流合作机制。杨凌片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现代农业为内涵的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科技创新的高地,在丝路经济带上的科技合作密切,因此,也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重点。